多年的污染防治攻堅,我國環境質量總體向好,雨洪管理、海綿城市建設卓有成效。然而成績之下,環境治理仍然存在不少難點,在 “2024(第十六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E20特邀研究員/市政排水體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方曄表示,如近年頻發的極端天氣給排水系統帶來極大挑戰,暴露出我國排水系統仍存在管道缺口大、人才極度短缺等問題。
“城市排水系統一體化運維是解決城市內澇和環境治理難題的關鍵,要解決城市水系統的問題,除了處理好水系統內部的自然循環以外,還要與城市各管理與運營部門協作處理好水的社會循環關系。”方曄指出,要真正實現城市排水系統一體化,首先要搭建專業的維養隊伍;其次要實際體現規劃引領;第三是要以服務促進管理,使排水系統管理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方曄
01
跨越環境拐點后
水環境治理的四大難點
2015年,“水十條”要求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體總體消除;2022年《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進水BOD濃度高于100毫克/升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規模占比達90%以上;2021年《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35年,總體消除防治標準內降雨條件下的城市內澇現象。
改革開放40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迅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率先實現全民脫貧。在環境治理方面同樣成就斐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快速遞增的態勢已經得到有效遏制,順利跨越了“環境拐點”,環境質量總體進入穩中向好的階段,雨洪管理、海綿城市建設也卓有成效。
在這樣的成績下,我國的環境治理還存在很多隱憂,方曄歸納為四個難點:
第一點體現在近年“極端天氣常態化”日趨明顯。尤其是今年,珠海、長沙、福州、沈陽、廣州、東莞等地,相繼經歷了 “短歷時強降雨”的洪澇災害,年降雨量特別是北方持續增加。低洼道路、城市地下空間成為容易儲水的設施,嚴重影響市民出行和日常生活。
第二,大中城市污水處理規模達到甚至超過理論排污量,且已達產,污水廠出水標準也提高了,但很多地區(特別是南方地區)的污水廠進水濃度偏低仍是不爭的事實,遇大雨或暴雨污水入河現象頻現。
同時方曄提到,控源截污基本就是末端截污,把雨污分流的污水、雨水管聯網,變成雨、污、河、湖、海連成一體,污水管中走的是稀釋的低濃度混合水,大量污水通過雨水管渠入河。末端截污是排水管網混流的癥結所在,加上管網病害等,消除難度極大。
有專家感慨“治水難,難于上青天”。方曄表示,當轟轟烈烈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告一段落以后,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環境治理革命尚未成功,排水管網的管養和運維之路任重道遠,我們必須持續努力,久久為工。
第三、雖然從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大規模城市排水系統建設,但排水管道缺口還很大。目前,中國排水管道約為91.35萬公里。對比德國,德國的國土面積大概在35萬平方公里,排水管道有51萬公里。中國面積是德國的26.9倍,應建設排水管道1385萬公里。對比日本,中國面積是日本的25.4倍,應建設排水管道1067萬公里。方曄認為,盡管我國人口分布不均,鋪設排水(雨、污)管道也至少要達到500萬公里。
第四、排水管網運營機構極度缺乏專業的管養、運維人才。方曄表示,目前排水行業不缺“人頭”,但缺“人才”。排水管網是水務行業最晚市場化、企業化運營的,由于財政撥款的局限,難有高效、精細化的經營理念,極大地限制了排水管網板塊的發展。
02
破局:城市供排水運維一體化
方曄認為,水的特質是自然循環和社會循環,因此要從“系統”角度出發,對排水管網實施全生命周期(縱向)、全要素(橫向)的精細化管理,“只有讓分流或合流制名副其實,才能逐步消除或減少混流亂象,破解城市的水環境治理難題。
在方曄看來,“一體化”的概念是指獨立的、自成體系的、各要素之間物理連接的排水系統,主體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市鎮,但強調由一家專業機構負責管養和運維,專業機構包括地方國企或者央企、民企、外資企業等現存的各種形式。
城市排水管網管理成本巨大,如果以投融資的方式進入,會大大增加資本負擔,同時削弱管網運維的專注性和專業化。方曄提出,在環境產業重資產盛行的當下,是否可以嘗試地方企業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輕資產、專業化的運營管理團隊提高本地管網的運維水平和管養效率。
2018年9月,珠海市正式印發《珠海市排水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方案》,明確建立全市排水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管養、促進上下水協同管理的供排一體化聯動管理體系。2019年1月起,全市各區將存量約6000公里排水設施按現狀移交珠海水控集團管養,同步開展移交后排水設施的清淤和病害治理工作。在各地,深圳、廣州已基本實現全市排水系統一體化,佛山、東莞、惠州、中山等灣區城市也在推行一體化工作。
要組建專業的管養機構
方曄認為,專業的管養機構需要具備三個關鍵要素。首先是敬業、專業的人才隊伍。如珠海水控在組建之初專門邀請業內專家組織多次培訓課程,內容圍繞環境治理的主要問題和實操難點等,有效的提升了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素養。
二是
專業的大、中、小型設備及系統。包括在排澇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的移動抽排水泵車等,還包括一系列智慧水務、
新能源技術集成等。
三是科學、可持續的管養理念。水務集團可以將排水管網進行資產管理、納污精準收集率、雨洪精準預測及模擬等。
要堅持規劃引領
城市排水廠網一體化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按照水的自然循環和社會循環去調整、優化、完善排水規劃,用規劃去引領,對排水管網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要處理好政府主管和規劃部門、規劃編制單位與系統運營者的關系,讓三者呈現“三足鼎立”的狀態。方曄認為,運營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規劃進行動態調整,才能讓規劃“活”起來,因此一定要體現具體實踐者的角色,同時要定期修編推動規劃進一步落地,才能指導城市有序、良性、健康發展。
在廠網一體化的模式下,規劃前期也要充分發揮運營單位的作用。要深入研究包括城市總量匹配但時空分配不均的問題;廠與廠之間的冗余及連接;分流體制的局部混流現狀下,污水廠的處理規模、工藝選擇以及管網負荷;管網搶修、搶險的轉輸及保障;道路排水通道及局部豎向安排;系統的調度及效能分析與管理等等問題。
方曄以珠海5·4強降雨襲擊舉例。2024年5月4日,珠海遭遇超50年一遇的強降雨,24小時雨量達413.9mm,每小時降雨量更是達到了超100年一遇的141mm。如此大的降雨強度,讓暗渠、深隧等泄洪作用變得有限,因此,完善山體截洪明溝、城市道路排水等一系列設施重要性凸顯。
要強調服務至上
要將排水許可、海綿城市(雨洪)管理等事項變審查為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從設計開始介入,對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跟蹤,同時在符合規劃、規范、符合城市水系統規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滿足用戶要求。
這種審查到服務的轉變,體現在政府主管和規劃部門、規劃編制單位與系統運營者之間關系的轉變。方曄認為,服務和管控實際上是辯證關系,優質的服務可以實現更好的管控,從根本上改變“管而不控”,使排水系統管理步入良性循環。
要充分發揮“一體化”的優勢進行服務的延伸。比如除了管好市政地下設施(地鐵、地下車行、人行以及地下商場等)出入口外,還要協助、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做好企業、單位以及小區等內部地下設施出入口的管理,盡可能的減少水浸損失,讓政府和人民滿意。
城市管理是系統工程,管理和管養不到位,水系統無法獨善其身。要解決城市水系統的問題,除了處理好水系統內部的自然循環以外,還要與城市各管理與運營部門協作處理好水的社會循環關系。方曄強調,排水管網運維一體化、城市供排水運維一體化是強化城市水系統管理的最有效形式,水務集團要成為城市管理的紐帶和橋梁,才能從系統的角度高屋建瓴的謀劃、可持續的管理水系統。
原標題:極端天氣頻現、管網缺口大……怎樣能讓排水“一體化”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