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典型的傳統農業鄉鎮,麗水市縉云縣前路鄉一直將農業產業視作支柱產業,而茭白產業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種植規模達3000畝。自從茭白種植在前路鄉產業化、規模化推廣開來,茭白產業以畝均2-3萬元的高收益得到了前路農民的廣泛推崇。但是,追求茭白高產量而大量施用農藥化肥帶來的農業面源污染也成了前路鄉乃至整個縉云縣面臨的大難題。為此,前路鄉通過茭白-麻鴨共生系統生態模式推廣、生態攔截溝渠及水質提升工程建設等系列舉措,有效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實現農田退水有效處理,有力提升樟溪水質。
一是源頭控污,全力推廣生態模式。
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最有效的手段在源頭上減少肥藥施用。然而,要打破農戶普遍的“效益—產量—肥藥用量”的思維閉環并非易事。為此,前路鄉大力探索“茭鴨共生”生態模式和茭白半旱栽模式,試圖取得農民收益和生態環保的最大公約數。
一方面,前路鄉在古人的智慧中找尋靈感,和省農科院專家團隊攜手,對茭白-麻鴨共生系統進行研究。通過在水口村設立試驗區塊采集試驗數據的方式,探索麻鴨最佳養殖密度和肥藥適宜施用量,真正地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從已有的數據分析,這種生態模式不僅維持了茭白的產量,而且實現肥藥減量降低成本,還通過麻鴨養殖獲得了額外收益,實現畝均增收2000元,獲得水口村村民的極大認同。
另一方面,前路鄉與市農科院合作,積極探索茭白半旱栽新模式,改變茭白全生育期淹水的傳統模式,減少茭白田間水分蒸發和田間滲漏,目的在于降低田間肥料、農藥損失,實現肥藥減量。
二是中端處理,大力建設攔截溝渠。
田間溝渠是富含氮磷元素的農田退水進入溪流河湖的主要通道,而生態攔截溝渠正是對農田退水進行中端過程處理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在溝渠中建設捕獲池、除磷池及種植水生顯花作物等方式,生態攔截溝渠具備了較強的氮磷吸附能力,能對農田退水進行有效處理。為此,前路鄉在水口村大力實施生態攔截溝渠項目建設,覆蓋了水口村田畈500畝茭白田,現已累計建設攔截溝渠4.5公里。待項目完全建成投入使用,將有效提升茭白田入河排口水質。
三是末端提升,有力涵養河湖生態。
農業面源污染最直觀的影響之一,體現在造成河湖水體富營養化,引發藻類異常增殖,嚴重破壞溪流湖泊生態平衡。針對這一末端問題,前路鄉積極采取措施,聚焦樟溪流域的水質提升和生態涵養工作,謀劃實施縉云縣好溪支流浣溪流域水質提升工程,計劃在樟溪、浣溪建設河道生態緩沖礫間凈化帶(人工濕地)、氮磷攔截溝、生態滲壩等設施,實現好溪流域生態修復。該項目投資達4195萬元,已被納入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項目庫,現正處于初步設計階段。
原標題:麗水縉云持續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擦亮生態“底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