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環境”公眾號推出減污降碳專題,將以多樣化的形式解讀宣貫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最新戰略要點、政策要求及典型案例,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技術方法和工作路徑,助力建設美麗上海。
為積極推進多層次、多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根據《上海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滬環氣候〔2023〕12號)和《關于征集上海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的通知》(滬環氣候〔2024〕11號)的要求,經各單位自愿申報、綜合評估和專家評審,擇優選取了30個第一批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優秀案例。
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打造智慧化、精細化農田,發展具有橫沙島特色的高品質、低污染農業,橫沙島提出了一套水稻智能化管理方案,采用“采集—傳輸—解譯—模擬—決策”一體化和全過程智能化的設計思路和實現路徑,在減污降碳、保護環境的同時,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 全面的監測技術:綜合利用
傳感器技術、遙感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為橫沙水稻種植提供全面、準確、高效的監測,內容涵蓋土壤水分、氣象信息、作物生長狀態等要素,實時采集和監測各種數據指標,全面感知農田變化。
◆ 精準化控制:基于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開發水稻生長的模擬和監測模型,精準控制施肥和灌溉量,避免浪費和過度使用農業資源,減少污染和碳排放,促進農田的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
◆ 農業智慧化平臺服務: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將傳感器和智能設備數據整合,提供精準灌溉施肥方案及病蟲害應對策略;開發了輕量級、用戶友好的農田管理工具“水稻智腦”APP,整合了觀測、分析和決策功能,幫助用戶實現農田數字化管理。用戶可利用該APP監控農田的氮肥利用效率和作物生長狀況,獲得灌溉、施肥和病蟲害管理建議,進一步節水減肥降碳。
橫沙島通過科學手段精準施肥,建立完善的水肥管理模式,大大減少了肥料和水的用量,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同時保證農業生產質量不變,提高了橫沙農業的科技生態含量,實現了橫沙農業碳排放的減量和農業碳匯的增加。
供稿:市減污降碳中心
編輯:喬佳妮
原標題:減污降碳|上海第一批減污降碳案例?:精準水肥管理助力橫沙負碳島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