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學會報告顯示,現階段很多地區,農業面源污染已經超過了工業點源污染,成為了我國污染的最大污染源,而其中硝酸鹽是最主要的面源污染。進入地表水或地下水的硝酸鹽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或缺氧等問題,嚴重威脅水體生態平衡乃至人體健康。污水處理廠對硝酸根污染處理方法為基于微生物厭氧-缺氧-好氧法(AAO法),這種方法存在泥齡矛盾、碳源競爭、溶解氧干擾等問題,在高碳排放的同時產生大量污泥,不符合目前我國“雙碳”的要求。
由此,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員王玉軍團隊開展了基于綠色能源的電化學硝酸根還原并回收活性氮的研究。受生物體內串聯的酶促反應啟發,團隊設計了一種基于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LDH)的雙(多)金屬位點催化劑,將電化學硝酸鹽還原(eNO3-RR)反應涉及復雜的多電子耦合質子轉移過程有機串聯,極大提高了eNO3-RR產氨的產率和選擇性。
該電極材料制備簡便、成本低廉且可以批量合成,對于滿足工業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催化劑中,Ni通過同晶置換Co位點形成了Fe2O3-Co/NiO的異質界面,其中Ni可作為分解水產活性氫(*H)的位點,同時通過調節Co的電子密度促進Co位點上eNO2-RR反應(NO2-+5H2O+6e-→NH3+7OH-),實現了NO3--to-NO2-和NO2--to-NH3兩步之間的動力學匹配。
通過重水(D2O)動力學同位素效應(KIE)、原位拉曼(in situ Raman)、原位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譜(operando XAFS)等實驗并結合理論計算模型證明了Fe、Co、Ni在反應中的動態變化和協同作用機制。研究實現了在低電壓(-0.42V vs 標準氫電極)下50.4 mg·cm-2·h-1的產率,法拉第效率高達97.8%,進一步通過簡單的加熱鹽酸吸收的方法,即可獲得高純度的氯化銨晶體,實現了活性氮的回收。
該工作為面源污染的源頭控制和低能耗綠NH3生產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2021級博士生楊強為論文第一作者,王玉軍研究員與崔培昕副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電催化硝酸鹽還原的機制示意圖
原標題:南京土壤所在硝酸鹽電化學還原研究中取得進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