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山西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收到《關于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的建議》,2023年末,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就該建議進行答復,提出①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化肥,②有效管控秸稈焚燒,③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④推廣農村垃圾分類,⑤開展生態農場評價,⑥加大金融政策支持等6大方面的推進內容。具體答復如下:
關于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第1421號建議的答復
王晚萍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的建議》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化肥
針對“許多農民不能合理地使用化學農藥和化肥,一些農業害蟲變異產生抗藥性”問題,“十三五”以來,我們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在化肥減量增效方面。我們緊緊圍繞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按照農業農村部安排部署,牢固樹立“增產施肥、經濟施肥、生態施肥”的理念,堅持化肥減量與增效并重、生產與生態統籌、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原則,多措并舉,深入推進科學施肥技術推廣,助推化肥減量化行動,化肥使用量連續6年實現負增長。一是強化頂層設計。2016年以來,每年制定下發年度《山西省化肥減量增效工作指導意見》,明確了總體要求、基本原則、重點工作和保障措施。并組織召開全省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培訓會進行具體安排部署。二是強化技術指導。通過開展取土化驗、肥效試驗、配方發布和施肥方案“進村上墻”、施肥技術指導等工作,在全省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016年以來,根據全省各地取土化驗和田間試驗數據,結合全省主要作物需肥規律,每年制定印發主要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明確施肥原則、施肥數量和施肥方法等,用于指導科學施肥工作。各市、縣也因地制宜制定了施肥指導意見或方案,進行了配方發布,開展了施肥方案“進村上墻”工作,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化肥減量增效、新型肥料施用、測土配方施肥等舉辦了各類科學施肥方面的培訓班,指導農民科學合理施肥。三是強化項目支撐。2017年以來,全省創建以“有機肥+配方肥”為主要模式的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74萬畝(次),帶動了化肥減量增效工作的開展,為全省化肥減量增效工作提供了強力支撐。四是強化推進措施。重點采取以配方施肥替代農民習慣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新型肥料替代傳統肥料、機械施肥替代人工施肥、大力培育科學施肥示范主體和科學施肥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主要內容的“四替代兩培育”推進措施,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落實。
在農藥減量增效方面。我們于2018年啟動了“百縣千鄉萬戶”培訓活動,重點對基層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種植專業合作社、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藥經銷商中的骨干人員、飛防服務組織中的植保無人機飛手等,開展了有針對性選擇藥劑、合理輪換用藥、遵守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有益生物保護、抗性病蟲害防治等科學安全用藥知識和技術培;并針對產生抗藥性的重點病蟲,如赤霉病、麥蚜、棉鈴蟲、棉蚜、煙粉虱、小菜蛾、麥田雜草等,及時調整了防控技術措施和防控藥劑。幾年來,累計培訓場次超過3000場,培訓用藥主體超過20余萬人次,農戶的安全意識和用藥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病蟲害綠色防控及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得到了推廣。下一步,我們將在“替、精、統、綜”四個方面下功夫,重點推進病蟲監測預報能力提升、病蟲害綠色防控提升、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推進、安全用藥推廣普及等行動,進一步提升農戶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農藥水平,有效延緩和控制農業害蟲抗藥性產生,確保種植業化學農藥使用量持續下降,促進全省農業綠色健康發展,為農村生態環境改善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有效管控秸稈焚燒
針對“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近年來,我們全面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充分利用衛星遙感、高空視頻瞭望等科技手段,及時發現秸稈焚燒火點,向屬地政府通報,同時加強日常巡查檢查,及時發現和制止焚燒行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從源頭管控秸稈焚燒行為,同時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提升秸稈離田收儲、運輸和供應能力,完善秸稈資源化利用和臺賬管理制度,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三、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針對“畜禽糞便污染”問題,“十三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大力推進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2017年-2022年,我省利用中央和省級資金約6.2億元支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重點扶持建設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和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截至2022年底,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9%,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7%,設施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糞污綜合利用率明顯提高。“十四五”期間,我省將以畜牧業綠色循環發展、耕地質量提升為主要目標,以種養合理布局、畜禽糞肥就地就近科學還田利用為主攻方向,重點提高沿黃縣域及“七河”流域縣域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支持一批重點流域項目縣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立足縣域農業面源污染特征,因地制宜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程;支持4個以上項目縣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建設糞肥還田利用基地,帶動縣域糞肥就地就近利用;全面提升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水平;加強糞肥還田管理,打通種養結合糞污還田利用關鍵環節,加快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新型種養格局。
四、推廣農村垃圾分類
針對“加大對垃圾分類的推廣”建議,近年來,我們全力抓好工作落實。一是健全收運處置體系,制定了《關于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的實施方案》,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的實施方案》,指導各地綜合考慮人口規模、垃圾成分、地形條件、交通區位、財力狀況等因素,逐縣制定專項規劃,科學確定收運處置模式。二是積極探索開展分類試點,結合我省農村生活垃圾主要成分,總結推廣“四分法”,將農村生活垃圾分為渣土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類,分別納入相應的處置體系,有效實現源頭減量,陽曲縣、岢嵐縣、介休市、靈石縣、長子縣被住建部評為國家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及資源化利用示范縣。截至目前,全省所有縣(市、區)基本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通過集中收運處置、就地就近處理兩種模式覆蓋的自然村比例達到93.4%,高于國家平均水平;4490個行政村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推廣力度,積極推行“四分法”,持續做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同時,進一步規范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運行管理,推動覆蓋范圍向自然村延伸。
五、開展生態農場評價
針對“推廣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建議,2022年,我省開展了省級生態農場的評價,通過自愿申報,逐級推薦、材料初評、現場復核、綜合評價等程序,評選出64家“省級生態農場”,12家農場獲得了“國家級生態農場”的稱號。目前我省生態農場初步形成了種養結合資源循環利用、“果-菌-肥”等形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有機旱作生態技術應用、樹上結果樹下養殖“草-家禽-害蟲控制”的立體種養等幾種生態循環產業模式。生態農場要求在生產實踐中推行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能夠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綠色轉型,促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生態農場要求在生產實踐中推行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能夠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綠色轉型,促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下一步,將繼續開展國家級及省級生態農場評價工作。成立生態農場建設專家指導組,加強對各地生態農場建設的技術指導,總結提煉各地生態農場建設的好做法好模式,形成生態農場建設主推技術及模式,在適宜地區適宜產業范圍內加以推廣,推動各地農場建設向生態農場方向發展。
六、加大金融政策支持
針對“強化激勵保障”建議,我們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資源配置功能,2022年省生態環境廳先后與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行、國家開發銀行山西省分行、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山西省分行等金融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持續加強與金融機構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綠色金融業務合作,引導和鼓勵更多金融資源支持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以綠色金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落實《山西省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21-2025年)》《山西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秸稈回收利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農村垃圾分類治理、生態產業等為主攻方向,加強宣傳教育,強化政策保障,持續推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不斷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以上答復您是否滿意,如有意見,敬請反饋。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今后提出更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負 責 人:
承 辦 人:武亞川
聯系電話:18534601068
山西省生態環境廳
2023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