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海南省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高質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7年)》,計劃到2027年,整治提升10000個左右清潔鄉村,占全省自然村總數的55%;建設1000個左右和美鄉村,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根據該方案,海南省將著手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等,以平均每年整治提升2000個左右清潔鄉村的進度開展工作,爭創1—2個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污水處理上,結合“六水共治”,按照“三大模式、六條路徑”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設備“建、管、用”一體化。到2027年,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全面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建立長效動態校核、管控機制。垃圾治理上,提升城鄉環衛一體化運轉效率,實現城邊村、“雙環”沿線村莊等重點區域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建立健全與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相銜接的穩定運行長效機制;到2027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屋(亭)行政村全覆蓋。
下面是原文↓
海南省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高質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7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學深學透、用好用活“千萬工程”經驗,高質量推進海南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實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總抓手,以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為目標,以優化村莊布局、整治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公共服務、做強特色產業、健全鄉村治理、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為重點,構建“全域整治、萬村清潔、千村和美、‘雙環’引領、全面振興”的發展格局,為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打牢“三農”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把維護廣大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和基層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群眾自覺參與,共建共享美好家園。
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貫穿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全過程,打好“生態牌”,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多元價值,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使綠水青山、碧海藍天成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立足海南自然稟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風土人情等,實事求是、自下而上、分類確定目標任務,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分區分類實施。順應鄉村發展規律,突出鄉土特色,保護鄉村風貌。堅持規劃先行,以點帶面梯次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不搞“一刀切”、齊步走。
堅持黨建引領、黨政同責。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建立“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健全黨領導的各方協同、分級負責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堅持鍥而不舍、久久為功。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積小勝為大勝。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建管用并重。既不刮風搞運動,也不超越發展階段,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三)工作目標
到2027年,整治提升10000個左右清潔鄉村,占全省自然村總數的55%;建設1000個左右和美鄉村,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建成環島旅游公路和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公路和美鄉村風景線,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靚麗名片;引領全省鄉村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日趨完善,生產生活條件穩步提升,優勢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鄉村治理持續改進,鄉風文明蔚然成風。
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全面建立,農村全面具備現代生活條件,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海南自由貿易港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二、重點任務
(四)實施和美鄉村布局優化行動
1.強化規劃引領。優化完善市縣國土空間規劃,有序推進城鎮開發邊界外全域全要素詳細規劃,優化村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和建設邊界,分類推進規劃建設和村莊設計。強化村莊風貌管控,防止大拆大建、違規亂建、盲目建牌樓亭廊“堆盆景”。2024年6月前實現“應編盡編”村莊建設規劃100%審批和入庫。強化規劃實施監管,按需編制規劃實施方案,統籌運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耕地指標交易等政策工具,為塑造特色鮮明的和美鄉村提供規劃保障。(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林業局,責任單位:各市縣)
2.因地制宜建設和美鄉村。以鄉村布局美、環境整潔美、宜居生活美、宜業共富美、人和善治美為標準,推進村莊布局優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河塘溝渠凈化,提升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田園風光可視度。進一步提升五指山市毛納村、海口市施茶村、三亞市博后村、萬寧市福塘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進村等“五朵金花”建設水平。(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委農辦,責任單位:各市縣)
3.打造和美鄉村風景線。依托“三極一帶一區”[1]“兩高”[2]“雙環”[3],突出陸海統籌、山海聯動,推進和美鄉村串珠成鏈成帶。圍繞旅游景觀、城鄉融合、田園風光、濱海風情、生態保育、文化傳承等主題,建設400個左右沿環島旅游公路、100個左右沿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公路和美鄉村,打造和美鄉村風景線。(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林業局,責任單位:各市縣)
(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
4.加快清潔鄉村整治提升。持續開展全域整治,整體提升村容村貌。完善清潔標準,突出清臟治亂,重點整治農村垃圾亂扔亂丟、污水亂排亂倒、雜物亂堆亂放、違章建筑亂搭亂建、“三線”[4]亂掛亂接和廣告亂涂亂貼等問題。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植綠覆綠,提升鄉村綠化美化水平。強化督促激勵,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平均每年整治提升2000個左右清潔鄉村,爭創1—2個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務廳、省林業局、省通信管理局、團省委、省婦聯,責任單位:各市縣)
5.扎實穩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嚴格執行改廁標準,全面完成農村戶廁防滲漏改造,實現農村衛生廁所全覆蓋。持續開展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完善日常巡檢、維修管護機制,確保農村戶廁建一個、成一個、用一個。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公廁,因地制宜推動農村公廁建設。統籌推進農村廁所糞污與生活污水一體化治理。整村推進農村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水務廳,責任單位:各市縣)
6.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結合“六水共治”[5],按照“三大模式、六條路徑”[6]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設備“建、管、用”一體化。到2027年,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全面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建立長效動態校核、管控機制。(牽頭單位:省水務廳、省生態環境廳,責任單位:各市縣)
7.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城鄉環衛一體化運轉效率,實現城邊村、“雙環”沿線村莊等重點區域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建立健全與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相銜接的穩定運行長效機制。到2027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屋(亭)行政村全覆蓋。(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各市縣)
(六)實施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提升行動
8.加強鄉村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鄉村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實施農村道路提升工程,創建2個以上“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每年評選10條省級“美麗農村路”,新建設村內道路100公里以上。實施農村路燈亮化工程,到2027年,清潔鄉村村內主干道和公共場所路燈安裝率提高到100%。實施農村安全飲水提升工程,推動農村自來水供給普及率達96%以上、規模化工程服務農村人口比例達65%以上。加強農村應急管理基礎能力建設。(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務廳、省應急管理廳,責任單位:各市縣)
9.推進現代宜居農房建設。以高品質農房為主體,在農房增量上做文章,加強村莊風貌設計引領,營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鄉村風貌。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推進農房精心設計、按圖建造,常態化開展農房建設監管。加強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保護傳承傳統建筑。持續開展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鼓勵支持一般農戶危房改造。深入推進農房安全隱患整治,引導農戶通過工程措施,徹底整治存量農房安全隱患,力爭到2025年全面消除農村危房。(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財政廳、省鄉村振興局,責任單位:各市縣)
10.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穩步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下鄉,推動所有具備條件的行政村建設“一站式”綜合服務設施。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多渠道增加農村普惠性教育資源供給。鞏固基本社會保險服務發展成果,實現農村社會保障卡發放全覆蓋,推動建立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居民服務“一卡通”體系。推進就業驛站建設,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品牌。加強鄉村醫療服務和保障能力建設,推進具有床位的鄉鎮衛生院住院服務供給全覆蓋,完成村衛生室規劃布局和設置調整,推動全省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筑牢農村衛生服務網底,做到小病不出村。進一步提高農村老殘幼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達75%以上,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達90%以上,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8.5%以上。(牽頭單位: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社會保險服務中心、省殘聯,責任單位:各市縣)
11.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提升農業農村數據信息化應用水平,拓展數字惠民服務領域,提升“海易辦”便民服務水平,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和普惠金融服務網絡,推進涉農事項在線辦理。支持電商進村,培育農產品直播帶貨“網紅”。到2027年底,全省農村寬帶接入用戶數超過240萬戶,行政村5G網絡通達率達到95%以上,千兆光纖網絡接入率達到95%以上。(牽頭單位: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金融監管局、省大數據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責任單位:各市縣)
(七)實施鄉村優勢特色產業培育行動
12.培育一批優中優、特中特、小而精的鄉村特色產業。用好南繁科研育種資源,實施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推行良種良法良田,推廣水稻“當家”品種60萬畝以上。開發熱帶優異果蔬資源,提高種苗質量,推廣新奇特優品種50個以上。擴大優質榴蓮、榴蓮蜜、鳳梨、地瓜等優質品種種植規模,提升種植技術,種植優質鳳梨15萬畝、優質地瓜25萬畝以上。擴大文昌雞、海南黑豬等本土畜禽優良品種養殖規模,力爭文昌雞出欄量達到1.3億只,黑豬產業健康發展。組織農戶與企業合作發展深遠海養殖,推動全省深遠海養殖水體達到1100萬立方米以上。做精做優南藥、椰子、咖啡、胡椒、花卉、油茶、沉香、黃花梨等“土特產”,加強良種選育和示范推廣,新增種植面積10萬畝以上。(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責任單位:各市縣)
13.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和規范資本下鄉,加強農業企業引進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產業強鎮等累計共建30個以上,省級以上農(林)業龍頭企業增加到200家。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發展產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重點發展生產穩定、產銷順暢、質量可靠的全產業鏈產業,構建“原料基地+加工廠+銷售平臺”鄉村產業發展模式,支持開拓農漁產品國內國際市場,到2027年,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超過1:1。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培育集特色種養、生產加工、休閑觀光、養老育幼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項目,依托深遠海養殖基地發展海上旅游和休閑漁業,依托現代漁業園區、水產苗種基地、觀賞魚基地,發展科普教育、娛樂觀光等業態。培育、認定80家特色鮮明的共享農莊,打造共享農莊精品旅游線路。(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林業局,責任單位:各市縣)
14.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應用能力。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覆蓋15個重點農業產業鏈。發揮“南繁硅谷”、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等重大科研平臺作用,聚焦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土壤修復改良、農業機械化等重點任務開展技術攻關,提升科技支撐水平。實施農業機械化三年行動,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5%以上。實施“一所對一縣”科技助農行動、農業科技110及科技特派員服務,健全基層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開展農業科普宣傳活動,提升農民科學素養和技術能力。(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林業局、省農科院,責任單位:各市縣)
15.打造鄉村特色農業品牌。實施海南農業品牌建設三年行動,建立健全農業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機制,做強以“海南鮮品”為統領的品牌體系,打造“海南熱帶雨林茶”“瓊州東風螺”“海南沉香”等區域公用品牌,培育10個品牌價值超百億元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創新開展農產品品牌營銷,辦好消博會、“冬交會”等,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等模式,建設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基地,發揮鄉村“網紅”聯農帶農作用。(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林業局、省供銷社,責任單位:各市縣)
16.加快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以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部省共建漁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為引領,推進農業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建立健全豇豆等高風險品種綠色生產技術體系,力爭抽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實施化學農藥減量控害、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新認定綠色優質農產品100個以上。推動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均提高到90%以上。實施集中連片海水養殖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工程,規范設置取排水設施。(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水務廳、省林業局,責任單位:各市縣)
(八)實施多渠道促農增收行動
17.培育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施農村集體經濟強基培優行動,鞏固提升消除農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行動成果,以培育集體經濟強村示范引領、區域帶動,扶持集體經濟“薄弱村”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促進全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監管體系,保護集體資產安全,提高使用效益。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動資源變資產,村集體(農民)變股東。到2027年底,全省55%的村集體年收益超10萬元,25%的村集體年收益超30萬元。(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責任單位:各市縣)
18.鞏固提升農民經營凈收入。推動芒果、荔枝、鳳梨等熱帶水果品種更新換代,引導農戶因地制宜種植新奇特優品種。用好海域使用金免繳政策,開展沿海市縣退捕漁民轉產轉業技能培訓,帶動漁民參與海洋漁業發展。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發動農戶利用房前屋后等閑置土地種植油茶、土沉香、黃花梨等鄉土樹種,認定30家以上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用好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按照“四個一批”[7]要求發展壯大優勢特色幫扶產業,完善聯農帶農益農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林業局、省鄉村振興局,責任單位:各市縣)
19.拓寬農民工資性收入渠道。開展“優選崗位全省送”[8]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創新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培育農村勞務帶頭人、致富能人、鄉村匠人等“三支隊伍”8000人以上,每年培育高素質農民4000人以上。做強“椰嫂家政”“海南新農人”“文昌雞師傅”等特色勞務品牌。采取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農民在和美鄉村建設中投工投勞、承攬小型工程項目。(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責任單位:各市縣)
20.補齊農民轉移性、財產性收入短板。落實政策性農業保險,推動
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蔬菜價格指數保險、漁業養殖保險等地方特色保險品種提質擴面。逐步提高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穩步提高農村低保標準。推進農村“三塊地”[9]改革,依法依規盤活農村閑置資源資產。依托農墾、海口、三亞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推進農村產權陽光交易。(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社會保險服務中心,責任單位:各市縣)
(九)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鄉村治理提升行動
21.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深入學習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防范化解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加強黨建引領,全面落實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包鄉走村、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干部經常入戶走訪制度。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鄉村振興工作隊,推廣運用鄉村治理積分制、清單制,實現行政村全覆蓋。開展鄉村智慧治理,推進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和信息化支撐。把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納入鄉村治理,做好農村經濟主體信用評價。(牽頭單位:省委農辦、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政法委、省農業農村廳、省營商環境建設廳、省司法廳、省民政廳、省鄉村振興局、省信訪局,責任單位:各市縣)
22.深入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把“七個倡導”[10]貫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積極引領鄉村社會文明風尚。持續開展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強化村規民約作用,整治農村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不良習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擴大鄉村先進典型挖掘培育,開展道德模范、致富帶頭人、新農人等先進典型人物評選活動。深入開展“美麗海南我行動”,提升農民生態文明意識。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辦好“村VA”“村BA”等活動,豐富農民群眾文化體育精神生活。(牽頭單位:省委宣傳部、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林業局、省鄉村振興局、團省委、省婦聯,責任單位:各市縣)
23.保護傳承海南優秀鄉土文化。傳承發展海南優秀傳統文化和黎苗文化,大力開發鄉村地名文化產品。保護和利用東坡文化,海瑞和邢宥廉政文化,“船型屋”、瓊北民居等文化遺存,積極推進“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世界雙遺產申報,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認定、管理和傳承所建設。充分挖掘優秀海南農業文化遺產和耕海牧漁文化,弘揚瓊崖紅色文化,推進文化下鄉,持續辦好“三月三”節慶活動。(牽頭單位: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省紀委監委、省委宣傳部、省農業農村廳、省民政廳、省民宗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林業局,責任單位:各市縣)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強組織領導。全省各級黨委、政府要建立“四個一”領導責任機制,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統籌推進項目落地;省、地級市層面由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牽頭抓總,縣級層面由市縣委書記牽頭負責,各有關單位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每年召開一次工作現場會;按照規定表彰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牽頭單位:省委農辦,責任單位:各市縣)
(十一)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七要件”[11]閉環運作體系,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采取“月分析、季通報、年總結”的工作機制,納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扎實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建立健全專項任務責任制,由各牽頭單位根據任務分工牽頭制定專項任務推進方案。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機制,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機制,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的鄉村建設實施機制,激發農民內生動力,強化農民參與保障,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牽頭單位:省委農辦、有關省直單位,責任單位:各市縣)
(十二)強化政策保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重點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項目傾斜。省級財政繼續通過現有渠道積極支持鄉村建設,并向欠發達地區和鄉村建設用地指標保障水平高的市縣傾斜。市縣政府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積極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優先保障農民居住、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空間和產業用地需求。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和收益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到2025年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達50%以上。鼓勵金融機構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合作,擴大鄉村建設、產業發展等貸款投放;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增品擴面提標,拓展“保險+期貨”業務品種和范圍;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社會資本以獨資、合資、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參與項目建設,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海南監管局,責任單位:各市縣)
(十三)強化人才支撐。組織開展農業專家服務基層行動,鼓勵和支持事業單位技術人員領創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建立職業院校與農業企業聯合培養機制,培育一批農業生產、鄉村建設、農村服務方面的新農人。支持龍頭企業與高校合作共建實踐實訓基地,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養力度。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示范工程、人才返鄉入鄉創業行動、青年人才開發行動,大力培育急需緊缺人才和鄉土人才,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四師下鄉”[12]活動。鞏固拓展“萬企興萬村”成果,開展“回報家鄉”專項行動、“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組織廣大農民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牽頭單位:省科學技術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鄉村振興局、省僑聯、省工商聯,責任單位:各市縣)
(十四)營造濃厚氛圍。廣泛宣傳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政策措施、成功經驗和典型模式。定期通報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以生動實踐講好海南鄉村振興故事、展示海南自由貿易港形象,營造全省積極參與、各市縣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牽頭單位:省委宣傳部、省委農辦,責任單位:各市縣)
原標題:中共海南省委辦公廳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省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高質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