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位院士、30多家提名機構和100余位提名和評審專家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環境技術進步獎”圓滿完成,27個項目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的獲獎成果包括國際專利21項、發明專利530項、實用新型專利等其他知識產權538項;2019-2021年,相關產值高達642億元,實現利潤126億元,充分體現了我國環境技術創新實力。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將陸續發布獲獎項目簡介,供社會各界人士參考。
(注:所有發布材料均由獲獎單位提供。)
項目名稱:下沉式城市再生水廠關鍵核心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
項目編號:HJJS-2022-1-04
獲獎等級:一等獎
完成單位:國投信開水環境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工業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四川省科學城天人環保有限公司、西原環保(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完成人:侯鋒、王凱軍、龐洪濤、王淑瑩、劉建偉、邱勇、張瓊、曹效鑫、劉剛、張進、長英夫、彭軼、孫事昊、陸新民、田洪鈺
項目團隊照片
項目簡介:
項目團隊在國內最早開展下沉式城市再生水廠的技術攻關與工程實踐,針對土地集約、環境友好、精準調控、資源回用的總體目標,在水、氣、控、用4個方面開展了系統創新,將城鎮污水作為穩定的“第二水源”,進行科學收集處理并高效資源化利用,系統性顛覆了傳統模式將污水作為污染物進行長距離收集、在城市邊緣建設大型地面廠、處理排放的治水思路,由地上轉為地下、集中轉變為分布,徹底解決鄰避問題,實現水資源、土地資源、綠色能源的高效利用,走出了污水治理創新之路。
1.高效生物膜污水處理工藝。研發固定床/流化床復合生物膜及生物膜強化多級AO技術,耦合功能菌調控強化脫氮技術,節地超60%;開發一站式智慧工程管理系統,縮短設計、建設周期30%,節省投資超10%。
2.活性竹炭生物濾塔臭氣處理技術及氣溶膠復合凈化工藝。開發基于炭質填料的分級分段生物除臭工藝,H2S去除率超99.5%,攻克生物氣溶膠高效去除技術,異養細菌和真菌去除率達99.9%。
3.全部國產化的DHS智能控制系統及節能設備。自主研發替代進口PLC的關鍵元器件,構建低成本低功耗的DHS智能控制系統,成本、功耗降低10%以上;開發新型魚鰓仿生曝氣器,結合智能控制技術,曝氣電耗減少20%。
4.基于下沉式再生水廠的生態綜合體及城市尺度分布式系統。首次提出生態綜合體構建方法,開發分布式決策模型,在貴陽成功實踐國際首個城市尺度分布式再生水系統,總投資節省52億元,年節省調水費用1.5億元,年生態補水5億方,直接運行成本節省15%。
團隊獲授權專利167項、軟著16項,發表論文35篇,編著首部下沉廠專著,牽頭編制國內首部下沉廠標準,共有3項技術入選了2019年、2022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1項技術入選國家綠色技術目錄。2022年9月,團隊實踐的大理洱海項目獲得國際水協項目創新獎(IWA-PIA)。
項目成果已成功應用到22個省,下沉廠總規模約300萬噸/日,涵蓋河湖治理、污水處理廠改擴建/新建等,實施15項國家重大示范項目,直接投資超500億元。近三年累計收入188億元,服務人口超3500萬人,再生水利用10億方/年。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明確提出“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污水處理廠下沉等模式”;同年11月,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提出“因地制宜推廣污水處理廠下沉”。央視在第一時間將團隊下沉廠項目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報道。示范項目每年接待考察、學習上千次,推動了下沉廠的高速發展,相關成果已在全國推廣應用,取得了重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貴陽青山下沉式城市再生水廠
北京通州碧水下沉式再生水廠
獲獎感言:
侯鋒 國投信開水環境投資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工程技術中心主任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建設了5600多座污水處理廠,解決了污水處理廠從無到有的問題,正在進行從有到優的質變,下沉式城市再生水廠成為重要抓手。2015年我在清華讀博士時,行業還在爭論要不要下沉,如今,國內下沉廠的技術、標準、模式已日趨完善,工程實踐項目已遍布全國29個省份,國家政策鼓勵積極探索、推廣下沉,科技創新在其中成為重要推動力。城市水環境治理與資源化利用市場足夠大、民生足夠強、競爭足夠激烈。在碳中和要求以及缺水缺地實情的雙重壓力下,全球對環境保護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堅持不斷創新,不斷學習,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愿與行業專家、同仁們深入合作,共同推動中國的城市治水技術走出去,為世界提供中國經驗。
原標題:2022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下沉式城市再生水廠關鍵核心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國投信開水環境投資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