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天津市發改委發布《天津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全市將完成國家下達的減煤10%任務目標,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至28%左右。新增用能主要由清潔能源滿足,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至21%左右;非化石能源比重力爭比2020年提高4個百分點以上;電能占終端用能比重提高至38%;在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力爭外受電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重點任務也要在各方面落實,如:
提升電力供應水平。優化本地電源結構,穩定煤電裝機規模,著力擴大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裝機。到2025年,全市煤電裝機容量控制在1250萬千瓦以內,清潔能源裝機超過1300萬千瓦。著力擴大外電供應,提升現有蒙西至天津南、錫盟經天津南至山東兩條特高壓通道輸送能力;打通更多“外電入津”通道,加快新增大同-懷來-天津北-天津南特高壓通道建設,力爭到2025年外受電能力達到1000萬千瓦。結合跨省跨區輸電通道能力,繼續實施電力援疆,深化與山西、內蒙古、甘肅等地區電力合作,擴大外電規模,力爭外受電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推動非化石能源規?;l展。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加快綠色能源發展。大力開發太陽能,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促進光伏發電與城市建筑、基礎設施等要素融合發展;盤活低效閑置土地資源,支持利用坑塘水面、農業設施、鹽場等發展復合型光伏,推動濱海新區“鹽光互補”等百萬千瓦級基地建設。有效利用風資源,優化海陸風電布局,加快發展陸上風電,協調突破政策瓶頸,穩妥推進遠海、防波堤等海上風電。有序開發中深層水熱型地熱能,堅持“以灌定采、采灌平衡”,統籌做好資源保護,加快淺層地熱能推廣應用。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支持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氣、生物液體燃料等多種形式的生物質能利用。到2025年,全市非化石能源裝機超過800萬千瓦,占總裝機比重達到30%左右。
加強煤炭消費控制。禁止新建燃煤自備機組和燃煤鍋爐,嚴控新上耗煤項目,對確需建設的耗煤項目,嚴格實行煤炭減量替代。優化電力電量平衡,科學調控本地煤電機組運行負荷,嚴格管控煤電機組耗煤。有序推動燃煤自備機組改燃和關停。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現役機組節能升級和靈活性改造,降低供電煤耗。嚴格控制工業用煤,加強鋼鐵、焦化、化工等重點耗煤行業管理,落實國家控制鋼鐵產能和產量政策,推動工業終端減煤限煤。加大燃煤鍋爐改燃關停力度,減少煤炭分散利用,提高煤炭集約利用水平。到2025年,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國家下達的減煤10%任務目標。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保障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納,嚴格落實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力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實行可再生能源發電優先上網。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22%左右。推動域外可再生能源入津,鼓勵新能源企業參與外電入津輸電通道送端新能源基地項目建設,深化與清潔能源富集省份送受電合作,結合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布局,充分利用特高壓及500千伏聯絡輸電通道,加大省間綠色電力交易,支持綠電優先入津,到2025年,力爭外受電中綠電比重達到三分之一。拓寬可再生能源消納途徑,鼓勵可再生能源電力就地制氫、制冷、供熱等,實現靈活轉化利用。結合園區、工業企業用能需求,推廣以消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微電網、局域網、能源互聯網等新模式,促進可再生能源靈活消納。
建設綜合智慧能源。發展智慧能源系統,推動5G、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與傳統能源深度融合,發展信息廣泛感知、服務廣泛覆蓋、用戶廣泛參與的智慧能源新模式。推廣智慧能源小鎮技術,建設濱海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區。建設中新生態城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零能耗建筑,擴大示范效應,鼓勵工廠、園區、房地產地塊引入“零碳小屋”理念,打造綠色廠區、綠色園區、綠色社區。支持大型建筑、工業園區、交通樞紐等冷(熱)負荷集中區域,建設冷熱電多聯供分布式能源系統。推廣綜合能源服務,以終端用能需求為導向,優化能源供給,從單一品類向綜合能源發展,滿足終端用戶多元能源消費需求。依托公共配電網、熱力網、燃氣配網等設施,集成空氣能、地熱能、太陽能、風能等多種清潔能源,構建多能互補、多需聯供、靈活可靠、供需一體的“能源局域網”。
打造氫能產業發展高地。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發展,加強若干關鍵技術研究,匯聚優勢科技資源,開展氫能及氫燃料電池創新平臺建設,為產業發展培育可持續創新能力。打造京津冀氫能資源供給基地,有效利用工業副產氫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拓展多元化制氫方式,提升制氫產業輻射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加快加氫設施建設,為示范推廣提供保障。以天津港保稅區等區域為重點承接載體,建設氫能示范產業園。聚焦氫能產業鏈關鍵環節,吸引龍頭企業、優勢企業項目落地,形成涵蓋制-儲-運-加-用的全產業鏈。打造氫能應用示范中心,累計推廣物流車、叉車、公交車等氫燃料電池車輛900輛以上。到2025年,基本構建技術、產業、應用融合發展的氫能產業生態圈。
加快儲能技術推廣應用。結合電網消納和調峰需求,逐步推廣“可再生能源+儲能”模式。搭建儲能技術合作平臺,統籌可再生能源發電、新能源微電網等項目開發建設與儲能技術應用。開展儲能項目示范,推動儲能技術寬范圍、多場景應用,支持建設集中式共享儲能,鼓勵儲能設施參與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探索建立儲能參與的輔助服務共享分攤新機制,形成“誰收益誰付費”的市場交易模式。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依托現代信息通訊、大數據、人工智能、儲能等新技術以及光伏發電、并網型微電網和充電基礎設施等,運用“互聯網+”新模式,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建設,促進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利用。增強安全管理能力,落實儲能產業鏈各環節安全主體責任,進一步規范儲能電站并網運行,有效提升安全運行水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