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創新實踐。未來,遵循穩中求進的工作要求,碳交易市場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分階段穩步推行體系建設。
時近年底,國內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再推一項新決斷。發改委近日印發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完成了我國碳市場建設的總體設計,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分階段穩步推行碳市場建設。
《方案》對全國碳市場建設提出三方面制度要求,分別是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制度,重點排放單位的配額管理制度,以及市場交易的相關制度。公開資料顯示,碳交易是推動環保、減排采取的市場化交易手段。碳交易的基本原則是合同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實現其規定的減排目標。而四個支撐系統的建設也將同時進行,分別是碳排放的數據報送系統、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和結算系統。
碳市場建設將堅持穩中有進的總基調,不斷完善制度設計,強化能力建設,使碳市場真正發揮出《方案》所確定的作用。眾所周知,2013年深圳市成為個碳交易試點,之后的兩年里,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湖北、重慶碳交易試點陸續啟動。從試點的范圍來看,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出現了雙降的趨勢,起到了碳市場要發揮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作用。在行業覆蓋范圍上,試點大多覆蓋能源企業和能源密集型企業,企業的納入門檻從大于3000噸排放到大于60000噸排放不等。
但與此前試點不同的是,此番全國碳交易市場只在發電行業啟動。在中國每年的碳排放量中,煤電企業所排的碳占到年度碳排放總量的50%還多。煤炭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由此,基本上可以說電力行業是中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據悉,發電行業納入企業將超1700家,覆蓋30多億噸碳排放總量,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碳市場總體規模。
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工作原則,隨著市場的逐步完善和各方面條件的不斷成熟,全國碳市場的覆蓋范圍將逐步擴大至其他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行業。因此,碳排放市場交易從煤電行業這一排碳大戶下手,無疑抓住了中國碳減排的牛鼻子。長遠來看,由于管理水平更高的企業發揮了它的產能,這樣它的單位產品的碳排放和相應化石能源和材料消耗就有所下降,從行業來講,總體成本是下降的。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李高表示,將來納入碳市場的門檻可能還要進一步降低,更多企業將被納入。在此過程中,政府對每家煤電企業核定的高碳排放量是逐年收緊的,致使煤電企業的減排“永遠在路上”,以此來實現碳排放的逐年遞減。從行業來看,有的企業會因為碳交易增加負擔,而另一部分企業會因為碳交易而獲取利益,總體來講,這是一個平衡的狀態。
“這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有關試點省市、試點市場,還將持續運行一段時間。”未來發改委將從發電行業開始,把三個制度和四個支撐系統盡快建立完善起來,然后再進行系統的測試,在測試的基礎上開始真正的貨幣交易。并在未來三年逐漸成熟,2020年前,八大高排放行業會逐步納入,相應市場規則和流動性將逐步建立,交易機構、第三方核查將日趨完整。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