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江蘇作為我國經濟總量第二大省份,產業結構偏重、開發強度較大、排放總量較高。在“十三五”規劃的推進下,江蘇環保治理進入攻堅階段,著力治理環境污染,調整產業策略,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優化投資環境,給化工園區及化工行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江蘇環境治理向縱深挺進 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江蘇環保治理攻堅繼續,對化工企業、化工園區乃至整個化工產業影響深遠,這些影響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又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改變整個化工行業的?
一、江蘇環保之戰
江蘇環保治理攻堅!對化工園區及化工行業影響到底有多大?
2017年十一長假過后,連云港、鹽城和淮安三市的多個縣級化工園區內很多企業都已經停產,廠房和設備處于閑置狀態,有的只有2-3個工人在檢修,而長的企業閑置時間已超過1年。
“現在的情況是,除非大項目、大企業,且得到省級認可,否則就不會被批復”,江蘇鹽城某縣化工園區分管招商的負責人說,“化工項目到省里做環保公關已經走不通了。”當地主要領導在傳達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認為,環保對招商的考驗只會越來越大。
時間已進入2017年第四個季度,對這個老牌的化工園區來說,本年度招商工作仍舉步維艱。2016年,園區產值近百億,約占到所在縣域GDP的40%。
能夠維持一定量的緩慢增長,除了極少數數年前立項近期才陸續投產的項目外,其他則是通過對歷史上項目的技改,也就是說,目前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存量項目。
以上述化工園區為例,環保政策已使得原有180多家企業中的40多家暫停生產,而剩下的約140家中,有40多家在整改,能夠維持正常運營的只有80多家——根據規劃企業數量會維持在這一水平。
這是各地開發區尤其是化工園區在招商引資和現有企業運營上的變化,是中國近幾年強調綠色發展的一個典型縮影。
自十八大以來,過往粗放式的發展方式從本質上開始轉型,在一系列嚴格的環保政策執行后,直接迫使地方政府重新考量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思路。
長江江蘇段分布著700多家化工企業
江蘇作為我國經濟總量第二大省份,同時也背負著產業結構重、開發強度大、排放總量高的歷史包袱。作為對中央精神的高度貫徹,江蘇在2016年開始執行史上嚴格的“263”環保專項行動計劃,確保省域“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和任務得到完成。
根據“263”專項行動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江蘇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0%,設區市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2%以上,國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達到70.2%,劣于Ⅴ類的水體基本消除。
為確保達標,在執行上,一改以往由“分管領導”總負責的格局。考慮到環保政策執行涉及方方面面,防止環保督查“一陣風”和更換領導后的“間隙”,省級層面,改由省長直接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省以下由此仿效。
如此高強度的環保政策下,“斷污染企業的退路、續企業家的財路”的理念正被地方政府用以調整轄區內的產業結構。
二、化工產業轉型
與鋼鐵、石油一樣,化工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成為江蘇本輪環保治理的重點。
“二六三”專項中的“二”,是“兩減”的簡稱,即通過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和減少落后化工產能為重點,調整江蘇長期以來形成的“煤炭型”能源結構、“重化型”產業結構,從源頭上為生態環境減負。到2020年,實現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減少3200萬噸;實現化工企業數量和化工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大幅度減少。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江蘇擁有4139家規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業,實現主營收入1.88萬億元(全國第二)、利潤 1034.5億元,在11個石化分行業中江蘇有4個行業總產值列全國首位;在44類子行業中,有11個、12個子行業居、第二,化工業是當仁不讓的重要支柱產業。
其中,僅長江江蘇段南岸5市石化產業總產值就約占全省的50%,形成了沿江石化工業帶,從產業上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
目前,江蘇已建成化工產業園區(集中區)55家,其中省級以上18 家,7家進入全國化工園區20強,化工園區實現產值占全行業比重已達50%。
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楊勇曾在專項行動發布會上表示,現有化工生產企業項目低端、工藝落后、布局不合理等問題突出,化工企業的落后產能已成為污染物排放和環境風險隱患的主要來源之一。
江蘇沿海大多數縣級政府根據環保政策調整后的招商引資措施,一般要求入駐化工園區的企業投資額不能少于3億元,并且要符合市級科技、發改、經信委(局)等部門聯合認定的“高科技”,排放要全部達到國標以上。
企業在廢水處理和能耗上增加了一定的投資額度,要確保“源頭、末端”符合環保要求。
此外,總體上地方政府對企業的停產政策也有彈性:停產自檢-技改投入-達標排放,再由縣級環保部門驗收合格后方能再生產,且環保部門進行24小時監測檢查。
“多個化工園區管委會領導反饋,當地政府已明確要求“小企業”主動與大企業“合作”,將“資產”轉化為“資本”,以方便原有投資者進退。”在關停并轉執行一段時間后,從產業角度看,硫酸銨生產企業已明確被江蘇排除在引資范圍之外。目前只有通過上新的項目淘汰老產能。
根據江蘇石化產業調整策略,“十三五”期間,無法達到國家標準的沿江化工企業要么關閉,要么選擇“技術創新”后再去沿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