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電鍍污水一體化廢水處理設備工藝指導隨著三次采油技術在油田的廣泛應用,含油污水采出量增加,處理難度增大。三次采出水與常規水驅采出的含油污水相比較,不僅具有常規含油污水的水溫高、礦化度高、細菌含量大、殘存化學藥劑等特點,而且“三采”過程中聚合物的加入增加了含油污水黏度與乳化度,且其攜帶固體懸浮物能力強、油滴和固體顆粒上浮或下沉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對化學吸附劑的吸附損耗嚴重,不利于油田正常安全生產。目前,傳統污水處理方法由于自身的一些局限性,處理含聚污水的效果不太理想,污水處理領域亟需新技術的出現。
電絮凝是一種高效、清潔的水質凈化技術,主要是在外部施加電場的作用下,陽極發生氧化反應,生成的陽離子溶于水后發生復雜的水解反應,生成氫氧化物及復雜的多核羥基配合物;陰極產生眾多直徑小、氣浮作用強的
早在19世紀,英國報道了用電化學方法進行污水處理。20年后,美國又第一次使用新型鋁-鐵電極進行污水處理的探究。隨后1911年,在俄克拉荷馬州及加州建立起了相應的污泥處理設備。由于當時的技術不發達,極板消耗與能耗等問題限制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直到1930年所有的污水凈化工廠都停止了此技術的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研究者在電能消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處理成本隨之減小,電絮凝再次成為一項具有競爭力的水處理技術。
電絮凝技術發展到現在,它不僅僅只適用于含油污水處理,還廣泛的應用于各個領域,如餐飲廢水、電鍍廢水、重金屬污水、垃圾滲濾液、船舶艙底污水等。大量研究表明,電絮凝技術對含油量、濁度、COD、重金屬離子及固體懸浮物的去除率都比較高,對水中的各種污染物起到了很好的去除效果。
早在1976年,Kaliniichuk等人利用電絮凝技術去除廢水中的乳化油達到了污水凈化的目的。這項研究表明,在電絮凝處理污水過程中,作為犧牲陽極的鋁被溶解形成氫氧化物,這類物質吸附污水中的油滴,起到絮凝網補的作用。同時陰極產生氫氣,氣泡起到氣浮的作用。
Chen等人結合電絮凝與電氣浮技術,對餐館高油脂的污水進行處理。通過改變不同的實驗參數,如溶液初始pH值、通電量、電導率、處理時間、電能消耗等條件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電絮凝-電氣浮技術對污水處理具有可行性,通電量和處理時間兩個因素對結果影響較大,當初始pH在6~7的范圍內時,電導率對最終處理結果沒有明顯影響。
NafaaAdhoum等人采用鋁板作為電絮凝反應的陽極,探究此技術對電鍍污水的處理效果。研究表明,當電流密度控制在0.8~4.8A/dm2,pH在4~8范圍內時,處理20min,效果
幸福堂等人采用電絮凝法處理造紙廠廢水,實驗結果表明,當電流密度為4.3mA/cm2時,持續通電45min后可使廢水的COD去除率達到91.7%。與加藥絮凝法相比較,電絮凝技術具有良好的效果,操作簡單、易于實現自動化等優點。
馬敬環等人采用電絮凝法處理油田三次采油污水。最終實驗確定工況為:電流密度控制在7.0mA/cm2,極板間距為2.0cm,pH為9.1,處理時間為40min,聚合物和COD的去除率分別達到49.7%和68.5%。
文中利用電絮凝技術開展了凈化含聚污水的單因素靜態影響實驗研究,得出了實驗條件下含聚污水的處理條件。以期為今后電絮凝技術應用于現場含聚污水的處理提供理論基礎,為改進含聚污水處理工藝及保證油田安全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電絮凝技術反應機理復雜,文中主要介紹普遍認可的幾個反應機理:電解氣浮、絮凝作用、電解氧化還原作用。
1)電解氣浮主要是利用電解過程中陰極產生氣體的浮力作用將雜質去除。在電流作用下,溶液中的氫離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氫氣。與傳統的加壓氣浮相比,電絮凝反應產生的氣泡體積小、表面積大,與水中油滴、懸浮物等雜質結合的機會增加,因而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
2)電絮凝過程中陽極電解產生的陽離子在溶液中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氫氧化物或多核水解產物,可吸附水中的油滴、懸浮物等雜質。吸附雜質后,絮凝體經沉淀、氣浮作用去除。與化學絮凝相比,電絮凝反應產生的氫氧化物活性高,吸附雜質的能力強,因而凈化效果更好。
3)含聚污水中復雜的有機物也可經電絮凝過程中陽極的氧化作用與陰極的還原作用直接去除。
宿遷市電鍍污水一體化廢水處理設備工藝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