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糞池污水處理原理
化糞池污水處理原理——水污染方法:
1、用于天然氣污染的地下水體修復
德國弗倫斯堡的地下水曾經被城市使用的天然氣污染,水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烴類和多環芳烴類污染物。1998年以前,該城市使用過吹脫法+氣相活性炭 、水相活性炭 兩種處理技術,但效果不很明顯,同時這兩項技術均需要采用預處理來去除地下水中的鐵。1998年,該城市引入MPPE技術來處理地下水,所用MPPE裝置的設計處理能力為6m3/h,進水中芳香烴類和多環芳烴類污染物的質量濃度14mg/L,其中多環芳烴4mg/L(80%為萘)、BTEX10mg/L。經過分析,出水中污染物質量濃度<0.01mg/L達到規定的標準。
生物過濾技術應用的歷史發展
早在1923年的有關文獻中就提出用生物過濾處理惡臭氣體。到了50~60年代,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開始將這一方法應用到實踐中。美國的POMerroy在California安裝出一個成熟的土壤床裝置用于處理H2S氣體,并于1957年獲這是早的生物濾池的雛形。1959年原西德Nurembery的一個城市污水處理廠也安裝了土壤床,以去除來自污水干管的惡臭。隨后日本人用土壤脫臭法處理化工廠的臭氣,原惡臭氣體中NH3、H2S的濃度分別為0。04mmol/kg和0。00018mmol/kg,處理后均未檢出兩種惡臭物質。在隨后的20年中,許多美國學者,如HinrichBohn進一步地研究了土壤脫臭的原理,并在生產實踐中推廣應用。
通常的污水處理站一般采用以下幾種生物處理方法。
A)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屬于生物膜法,具有以下優點和特點:
①、 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池內設置填料,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積大,池內充氧條件好,生物接觸氧化池內單位容積的生物體量都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氣池及生物濾池,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
②、 由于相當一部分微生物固著生長在填料表面,生物接觸氧化法可不設污泥回流系統,也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方便;
③、 由于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生物固體量多,水流屬于*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對水質水量的驟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④、 由于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生物固體量多,當有機物容積負荷較高時,其F/M(F為有機基質量,M為微生物量)比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產量可相當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
⑤、 因裝載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池單位制造成本略高,一般適用于中小型(Qd≤2500m3/d)污水處理站。
B) 常規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在大中型污水處理中是一種應用zui廣的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活性污泥處理系統有效運行的基本條件和特點是:
①、 廢水中應有足夠的可溶性易降解物質,作為微生物活動必需的營養物,一般活性污泥法必須定期投加按一定配比的營養物質,這樣增加了運行費用和管理難度;
②、 混合液必須含有足夠的溶解氧,活性污泥池長有好氧原生動物,氧的需求量較大;
③、 活性污泥在池內應呈懸浮狀態,能充分與水接觸和混合;
④、 活性污泥連續回流,及時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濃度;
⑤、 活性污泥生長周期長,對溫度、水質和水量的驟變適應能力差;
⑥、 對微生物有毒害的物質應嚴格控制在允許濃度以內;
⑦、 活性污泥法處理符合較低,造成設施的體積增大,土建投資也相應增加。
正因為有以上的必要條件和特點,所以活性污泥法運行管理比較專業。另外活性污泥法易產生污泥膨脹,處理負荷較低,不易控制管理,故近年來在中小型污水處理站中的使用越來越少。
C) SBR法
SBR法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較為*的活性污泥處理法,該處理工藝集曝氣池、沉淀池為一體,連續進水,間歇曝氣,停氣時污水沉淀,撇除上清液,成為一個周期,周而復始。SBR法不設沉淀池,無污泥回流設備,但SBR法為間隙運行,需設多個處理單元,進水和曝氣相互切換,造成控制較為復雜。為了保證溢流率,SBR法對潷水器設備制造要求高,制作時必須精益求精,否則極易造成zui終出水水質不達標。國內目前還沒有質量較好的潷水設備,進口設備采購麻煩,且價格昂貴,同時今后維修費用也高。SBR法池內污泥濃度由濃度儀測定以便控制排出多余污泥量,目前國內濃度儀質量不過關,造成污泥排放控制較困難。
SBR池溢流率低(一般不超過40%),設施體積較大,造成土建投資較高。
工藝特點
污水處理工藝主體設備采用一體化生態污水處理系統和消毒相結合的方法,不僅提高了污水處理效果,同時還具有一定脫氮除磷的功能,可以使污水穩定的達標。
設備采用埋地設置,基本不占地表面積、不需蓋房、不需采暖、保溫、地表可綠化。
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滿足不同程度用戶要求。
經過一體化生態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經消毒后可直接排放或回用,設備簡單,操作方便。
消毒采用直接投加,殺菌效果好,設備簡單,操作方便。
系統控制由西門子PC機組裝,配套觸摸屏控制,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管理簡單等特點。
全自動運營,系統運行過程中只需人員看管。